夏鵬華,1990年畢業于四川建筑材料工業學院機械制造工業與設備專業,畢業后分配到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(現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)設備所任工程師一職,2005年8月,被派至蚌埠凱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負責產品和技術研發工作,從工程師到總工程師,和團隊一起披荊斬棘,也共同見證了一項項有關玻璃的世界紀錄在蚌埠不斷突破。
在蚌埠凱盛太陽能光伏玻璃壓延機研制成功之前,壓延機市場一直是國外廠家獨享,不止一次有壓延玻璃生產廠家負責人在夏鵬華面前吐槽,“東西貴不說,國外工程師架子還大,維修保養困難。”夏鵬華心里暗暗下定決心,一定要把壓延機研制出來,一定要實現國產化,替代進口。于是,2009年,壓延機這顆“種子”就在蚌埠凱盛播了下來。
技術缺失,高級人才匱乏,工藝的不了解都擺在了眼前。蚌埠凱盛雖有多年玻璃裝備開發的基礎,但壓延機畢竟是新產品,許多細節和技術瓶頸需要突破。夏鵬華帶領團隊一遍又一遍的嘗試,最終在2011年完成樣機研制。還沒來得及高興,一盆涼水又潑了下來,在都是進口機的天下,沒有企業敢讓蚌埠凱盛自主研發的壓延機在產線上投入使用。經過不懈努力,2014年8月,蚌埠凱盛的壓延機首次在桐城新能源亮相。
“過程很曲折。”夏鵬華說,首次投入產線,一方面設備本身需要調試,另一方面“國產壓延機”使業主現場操作人員從心里比較抵觸,現場反饋很多問題,業主有想法換下此臺樣機,這件事一度成為行業熱點。
夏鵬華就是在這樣的巨大壓力下,穿上隔熱服鉆進熔窯沿口下方位,在幾百度的高溫下不斷分析查找原因,熬通宵已成家常便飯,整整一個月,終于完成了設備改造,解決了壓延機升降調整不穩定和壓力系統易故障等問題,滿足了生產要求。2017年3月,蚌埠凱盛研發制造的壓延機生產出了1.4mm世界最薄光伏壓延玻璃,經此一役,蚌埠凱盛壓延機邁出了替代進口、初露崢嶸的重要一步,已經整整一個月沒睡過好覺的夏鵬華終于笑了。
超薄光伏玻璃裝備的研發成果推動了國內外光伏產業向薄型、雙玻組件、多層次趨勢發展。該技術的成功鞏固了蚌埠凱盛的行業標桿地位,推動了光伏玻璃產業的節能減碳。按照目前光伏玻璃10.5萬噸日產能規模,采用1.6毫米代替3.2毫米光伏玻璃方案,全年可新增431億元收入,如果按照Ⅰ級能耗限額等級計算,每日節約能耗13650噸標煤,全年節約能耗498萬噸標煤,直接減少CO2排放1315萬噸,極大地推動了光伏玻璃產業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。
蚌埠玻璃產業,也完成了蝶變:從原本笨重、附加值低的建材玻璃,到如今滿滿的“科技范兒”,蚌埠的玻璃產業正走向高端,成為當地重要支柱型產業之一,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科技活力。
近年來,夏鵬華帶領團隊承擔了省級科技重大專項,組建了安徽省第十三批“115”產業創新團隊,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創新碩果:核心裝備如浮法玻璃退火窯(被工信部認定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)、拉邊機、壓延機等產品不僅牢牢占據市場首位,還在“0.12毫米超薄電子玻璃、8.5代TFT-LCD玻璃基板”等卡脖子項目的解決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打破了國內高端玻璃裝備長期依賴進口的格局,填補了國內空白,智能化超薄壓延機更是世界領先,為太陽能光伏玻璃的輕量化提供了保障。
參與編制國家標準《浮法玻璃拉邊機》,獲授權發明專利16件,實用新型專利68件,全國建材工匠、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、安徽工匠……投身先進玻璃裝備三十余載,夏鵬華用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,和累累碩果詮釋了“工匠精神”。如今,年過半百的他,依然滿懷熱情奮戰在科研第一線,扎根先進玻璃裝備領域,不斷探索前行,追隨時代發展的腳步。